番外2 裁军!裁军!(二)-《三国:我不是曹睿》
第(2/3)页
郭淮顿了一顿,朝着自己的上官躬身行了一礼:“徐公,我此前久在关西,对朝中的许多事情都不了解,还望徐公多多点拨。”
“好说,好说。”徐庶呵呵一笑:“郭枢密既然上任,要做什么就做什么吧,我先回去了。”
“徐公还请留步。”郭淮连忙叫住徐庶:“不瞒徐公,陛下昨日在书房见我之时,让我负责裁军一事。枢密院如今是以徐公为主,我初来乍到不敢擅专,还请徐公统辖大局。”
“陛下让你来做,那我就不插手了。”徐庶淡淡一笑:“我已经与陛下告了假,稍后就要回家。明日我就带家人一同回颍川老家祭祖,还要趁着没下雪赶紧把新宅建起来。”
“那徐公何时回洛阳?”郭淮诧异问道。
徐庶答:“不好说,或是二月、或是三月?总之要到年节之后了。多年为陛下操劳,告假几个月陛下也是准的,这不是有郭枢密在么?”
“徐公唤我表字伯济就好。”郭淮态度依旧谦逊:“那徐公告假之后,院中事务又当如何?”
徐庶笑道:“不是有了郭枢密在么?我也该歇息歇息了。”
“不要送了,郭枢密还有事情要忙。”
“好,好。”郭淮送到门口,连连拱手:“晚上我让家中长子去徐公府上一趟。”
“好。”徐庶挥了挥手,头也不回的走了,脚步甚是轻松,甚至还有了几分欢快的感觉。
徐庶走的干净利落,枢密院便只有郭淮自己掌权了。
新官上任,郭淮前三日没干别的,只将各房枢密一一叫了过来,全方位的了解了一遍大魏各地军事的大事小情。他此前虽然为将多年,却从未有过这般高瞻远瞩的看待过整个大魏的军事。
“裁军,裁军……”郭淮接下来的几日里将这几个字反复的在嘴边重复着,甚是苦恼。
嘴角也鼓起了指甲大的一个水泡。
特别是在了解了大魏的实情之后。
在太和九年的伐吴、太和十三年的伐蜀两次大战之后,大魏具体的兵力已经是洛阳朝廷中没有人能弄明白的事情。
伐吴之前,大魏的三十五万员额大体上是可信的。吴灭之后,算上临时征发的军队、以及各地投降的吴兵,总的兵力能有四十五万左右。
是,陛下在武汉时是说了要裁军到三十五万,但彼时在中枢的两位枢密是刘晔和徐庶,此二人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备战伐蜀这件事上,谁会多管裁军的麻烦事?
裁军不是嘴上说说就行的,裁下来的军队士卒若不能为他们的家庭找个出路,这不是逼人造反或者落草为寇吗?更何况南方各郡尚未宁靖,哪里能顾得上?
加之毌丘俭在交州平叛、田豫在北方新设立的朔州还要征募胡骑戍卫……只能说,伐蜀之前,大约还有四十多万兵。
伐蜀之后,那么多蜀国降兵也不可能一下子都遣散了。大军从蜀地走之前,先是由邓艾抽了数千精锐带到了新设立的宁州去,朝廷又从蜀军之中打散了抽调两万精锐带到了关中,还让王昶率两万人在蜀地暂时镇压,许多降卒又都按籍贯各回原籍成了屯田兵……
这就奔着五十万去了。
根本不是三十五万裁撤到二十五万这么简单,而是五十万裁撤到二十五万,削减一半!
中军还要从八万增至十万!
郭淮上任七日之后,终于没忍住去了宫中去见皇帝。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