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秦易笑而不语,准备带着百官,回返瞻京,却突然听到百姓群中,发出一声呼喊,“感谢王爷为我朝扬威!” 秦易有些讶异,转头去看。 百官也都回头,正欲打量,却听到些许百姓,此起彼伏的喊道,“感谢王爷为我朝扬威!” 紧接着,加入呼喊的人越来越多,顷刻间,就形成了山呼海啸之势,一声高于一声,声震入耳,直刺云天! “感谢王爷为我朝扬威!” 犹如群山呼号,深海大啸。 有些胆量颇小的官员,被这呼声,喊到心惊,禁不住畏缩一下。 定军侯抚须一笑,似有所指,对秦易说道,“王爷,此乃民意啊!” 颖国公接话道,“王爷之威,深入人心!” “王爷民望甚高,无人能及!”兵部尚书赞道。 秦易轻缓点头,并未答话。 众多官吏,脸上都带着微笑,但秦易,并未显露笑容。 在他看来,这些呼声,意味着责任。 沉甸甸的责任。 …… 让易字营驻扎于城外,秦易带着些许亲兵,进入瞻京,一路直行,前往宫城。 初回瞻京,他也不得闲,得了解一下,最近的政务情况。 到了宫城偏殿,秦易聚齐定军侯等股肱之臣,召开了会议。 没等他询问,穿着合身官袍,妩媚之中带着庄严的司绮梅,就率先说道,“王爷,您立下不凡功绩,理应宣扬,微臣与诸位大人商议之后,觉得可以采取传檄天下,以及减免赋税的方式,宣扬您的功绩,您觉得如何?” 见司绮梅以如此尊敬的语气,与自己说话,秦易有些玩味,不由好笑。 但此刻,不宜表露出不该表露的情绪,秦易便压下思绪,微一沉吟,说道,“减免赋税,施行仁政,可行,但应在合适的范围内,至于歌功颂德,就不必了。” 他的功绩,已妇孺皆知,无须歌颂。 见秦易允许,司绮梅便给秦易递去一份折子,说道,“此乃户部合计之后,觉得妥当的减免范围,王爷看看合适与否?” 秦易大致看了看,折子中不仅给出了范围,还有不少字,阐述了这个范围的合理性。 沉思片刻,秦易点头,“可。” 旋即,他便拿起桌桉上的御笔,写了个“准”字的批朱。 放下笔后,他瞥了一眼御笔,心中颇有感触。 当初,他如何都想不到,自己会坐在宫殿主位上,拿起天子方可使用的御笔,给奏折进行批朱。 这支笔,以往是靖仪使用的吧? 压下思绪,将奏折递回给司绮梅,秦易说道,“就按折子中所写的去办。” 司绮梅点点头,虽然秦易否决了传檄天下,但既然减免赋税,榜文宣告必不可少,在榜文中,可顺便宣扬秦易的功绩。 接着,秦易说道,“本王入城时,发现瞻京城墙增高增厚了许多,实乃不错,但增强防御之际,也得增强攻击能力。” 第(2/3)页